加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8 13:53:14
加法教学设计(15篇)

加法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3×5+4= 5×7+1= 4×9+8=

6×8+5= 8×3-6= 9×9-9=

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

(1)谈话引人:

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游乐园里看木偶戏的人数和孩子们买面包后,面包师傅还剩多少个面包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去看看,好吗?

引导生观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讨论

a、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3)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图)。

师先引导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获得已知信息。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 10+3-4=9(只) ……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作业设计(视情况,投影出示)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1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指名答后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板书:

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 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16 (人) 16+3 =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教学反思:

乘加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所接触,而且计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在实际问题之中时,有的孩子就不一定会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个别的孩子习惯了用连加的方法。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孩子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学习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学生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在用加法计算。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乘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强化,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好”、“优”的方法。

加法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进行数学探索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从情境引出例题,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 ……此处隐藏17592个字……)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48—6 59—9 87—5

第二组:18—9 16—8 12—6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观察两组算式,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二)看图列算式

(三)找朋友

出示数学卡片

请学生在这两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填入方框,组成算式。

24—()= 3()—7=

学生可能列出4个算式,如下:

24—(3)= 3(8)—7=

24—(8)= 3(3)—7=

学生尝试计算,再比较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后两个算式是退位计算,引发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进行教学前测,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既为揭示课题做铺垫,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知探究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课吧,一(1)班体育委员到体育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36—8=

教师追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比较算式,猜测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题中的算式:36—5=与36—8=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36—8”这道题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会出现:“36—5==31”,而“36—8=”个位上的“6”不够减“8”

2.可能有学生会算,保留学生的结果。

教师追问:一定是这个结果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三)利用学具,探究算法。

1.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引导学生拿出3捆和6根小棒,尝试摆一摆来计算如何“减8”。

教师:“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提出:可以再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

3.同桌合作摆小棒,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6根小棒减8根小棒,不够减,需要“打开一捆再减。”

同桌合作,互相说说如何摆

4.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三)算法呈现,比较优化

1.呈现摆法,直观感知

可能出现两种摆法:

2.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3.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四)整理归纳,小结算法。

1.同桌交流,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征:把36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36—8=28。

2.即时练习。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经历“6减8不够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为认识“退位”建立直观表象,鼓励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思考,感悟算理,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建立“退位”减法数学模型的形成,实现由抽象到具体感知的过渡。】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出示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2.汇报结果,结合提示语,完整表述。

3.即时练习

20—5= 50—8=

【设计意图:选择的这道练习都是教材上的练习,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没有出示直观图,只提供学生算式的分解式,帮助学生由直观向抽象思考过渡,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深化算理。】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1题“夺红旗”。(课件出示)

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各题。

(二)教材第72页练习十六第7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选择的两道练习都是教材上的练习,关注全体参与,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不再感到计算枯燥和无趣,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法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

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来源大。考吧幼。师网;(用4句话表达4幅图)

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出示价格。

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加法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